谷梁传    谷梁传·桓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桓公(经一·一)元年

  春王。
(传)桓无王,其曰王,何也?谨始也。其曰无王,何也?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能定,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为无王之道,遂可以至焉尔。元年
有王,所以治桓也。
(经一·二)正月,公即位。
(传)继故不言即位,正也。继故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继故而言即位,是为与闻乎弑,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己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无恩于先君也。
(经一·三)三月,公会郑伯于垂。
(传)会者,外为主焉尔。
(经一·四)郑伯以璧假许田。
(传)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非假而曰假,讳易地也。礼,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无田则无许可知矣。不言许,不与许也。许田者,鲁朝宿之邑也。邴者,郑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用见鲁之不朝于周,而郑之不祭泰山也。
(经一·五)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传)及者,内为志焉尔。越,盟地之名也。
(经一·六)秋,大水。(传)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经一·七)冬,十月。
(传)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

  桓公(经二·一)二年

  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
(传)桓无王,其曰王,何也?正与夷之卒也。
(经)及其大夫孔父。
(传)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书尊及卑,《春秋》之义也。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弑君而恐不立,于是乎先杀孔父,孔父闲也。何以知其先杀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称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孔氏父字,谥也。或曰:其不称名,盖为祖讳也。孔子故宋也。
(经二·二)滕子来朝。
(经二·三)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传)以者,内为志焉尔。公为志乎成是乱也,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辞而加之焉。于内之恶,而君子无遗焉尔。
(经二·四)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
(传)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其道以周公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为也。曰宋,取之宋也,以是为讨之鼎也。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故曰郜大鼎也。
(经二·五)秋,七月,纪侯来朝。
(传)朝时,此其月,何也?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于是为齐侯、陈侯、郑伯讨。数日以赂,己即是事而朝之。恶之,故谨而月之也。
(经二·六)蔡侯、郑伯会于邓。
(经二·七)九月,入杞。
(传)我入之也。
(经二·八)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传)桓无会而其致,何也?远之也。

  桓公(经三·一)三年

  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
(经三·二)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传)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谕,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齐侯命卫侯也。
(经三·三)六月,公会杞侯于郕。
(经三·四)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传)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
(经三·五)公子翚如齐逆女。
(传)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
(经三·六)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
(传)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阙门。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诸母般申之曰:“谨慎从尔父母之言。”送女逾竟,非礼也。
(经三·七)公会齐侯于讙。
(传)无讥乎,曰:为礼也。齐侯来也,公之逆而会之可也。
(经三·八)夫人姜氏至自齐。
(传)其不言翚之以来,何也?公亲受之于齐侯也。子贡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继万世之后,何谓已重乎!”
(经三·九)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经三·十)有年。
(传)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桓公(经四·一)四年

  春,正月,公狩于郎。
(传)四时之田,皆为宗庙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搜,冬曰狩。四时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经四·二)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桓公(经五·一)五年

  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传)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经五·二)夏,齐侯、郑伯如纪。
(经五·三)天王使任叔之子来聘。
(传)任叔之子者,录父以使子也。故微其君臣而着其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辞也。
(经五·四)葬陈桓公。
(经五·五)城祝丘。
(经五·六)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传)举从者之辞也。其举从者之辞,何也?为天王讳伐郑也。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于是不服,为天子病矣。
(经五·七)大雩。
(经五·八)螽。
(传)螽,虫灾也。甚则月,不甚则时。
(经五·九)冬,州公如曹。
(传)外相如不书,此其书,何也?过我也。

  桓公(经六·一)六年

  春,正月,寔来。
(传)寔来者,是来也。何谓是来?谓州公也。其谓之是来,何也?以其画我,故简言之也,诸侯不以过相朝也。
(经六·二)夏,四月,公会纪侯于郕。
(经六·三)秋,八月壬午,大阅。
(传)大阅者何?阅兵车也。修教明谕,国道也。平而修戎事,非正也。其日以为崇武,故谨而日之,盖以观妇人也。
(经六·四)蔡人杀陈佗。
(传)陈佗者,陈君也,其曰陈佗,何也?匹夫行,故匹夫称之也。其匹夫行奈何?陈侯喜猎,淫猎于蔡,与蔡人争禽。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何以知其是陈君也?两下相杀不道;其不地,于蔡也。
(经六·五)九月丁卯,子同生。
(传)疑故志之,时曰同乎人也。
(经六·六)冬,纪侯来朝。

  桓公(经七·一)七年

  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传)其不言邾咸丘,何也?疾其以火攻也。
(经七·二)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传)其名,何也?失国也。失国则其以朝言之,何也?尝以诸侯与之接矣。虽失国,弗损吾异日也。

  桓公(经八·一)八年

  春,正月己卯,烝。
(传)烝,冬事也,春兴之,志不时也。
(经八·二)天王使家父来聘。
(经八·三)夏,五月丁丑,烝。
(传)烝,冬事也,春、夏兴之,黩祀也。志不敬也。
(经八·四)秋,伐邾。
(经八·五)冬,十月,雨雪。
(经八·六)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传)其不言使焉,何也?不正。其以宗庙之大事,即谋于我,故弗与使也。遂,继事之辞也。其曰“遂逆王后”,故略之也。或曰天子无外,王命之则成矣。

  桓公(经九·一)九年

  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传)为之中者归之也。
(经九·二)夏,四月。
(经九·三)秋,七月。
(经九·四)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传)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曹伯失正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内为失正矣!内失正,曹伯失正,世子可以已矣!则是故命也。尸子曰:“夫已,多乎道。”

  桓公(经十·一)十年

  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
(传)桓无王,其曰王,何也?正终生之卒也。
(经十·二)夏,五月,葬曹
桓公。
(经十·三)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
(传)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内辞也。
(经十·四)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传)来战者,前定之战也。内不言战,言战则败也。不言其人,以吾败也。不言及者,为内讳也。

  桓公(经十一·一)十有一年

  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
(经十一·二)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
(经十一·三)秋,七月,葬郑
庄公。
(经十一·四)九月,宋人执郑祭仲。
(传)宋人者,宋公也,其曰人,何也?贬之也。
(经十一·五)突归于郑。
(传)曰突,贱之也。曰归,易辞也。祭仲易其事,权在祭仲也。死君难,臣道也,今立恶而黜正,恶祭仲也。
(经十一·六)郑忽出奔卫。
(传)郑忽者,世子忽也。其名,失国也。
(经十一·七)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
(传)柔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经十一·八)公会宋公于夫钟。
(经十一·九)冬,十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

  桓公(经十二·一)十有二年

  春,正月。
(经十二·二)夏,六月壬寅,公会纪侯、莒子盟于曲池。
(经十二·三)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经十二·四)八月壬辰,陈侯跃卒。
(经十二·五)公会宋公于虚。
(经十二·六)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
(经十二·七)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
(经十二·八)丙戌,卫侯晋卒。
(传)再称日,决日义也。
(经十二·九)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
(传)非与所与伐战也。不言与郑战,耻不和也。于伐与战,败也。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

  桓公(经十三·一)十有三年

  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
(经十三·二)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传)其言及者,由内及之也。其曰战者,由外言之也。战称人,败称师,重众也。其不地,于纪也。
(经十三·三)三月,葬卫宣公。
(经十三·四)夏,大水。
(经十三·五)秋,七月。
(经十三·六)冬,十月。

  桓公(经十四·一)十有四年

  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
(经十四·二)无冰。
(传)无冰,时燠也。
(经十四·三)夏五。郑伯使其弟御来盟。
(传)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以其来我举其贵者也。来盟,前定也。不日,前定之盟不日。孔子曰:“听远音者,闻其疾而不闻其舒;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立乎定、哀,以指隐、桓,隐、桓之日远矣。‘夏五’传疑也。”
(经十四·四)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
(传)御廪之灾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为唯未易灾之余,而尝可也,志不敬也。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不若以己所自亲者也。何用见其未易灾之余而尝也?曰甸粟,而内之三宫;三宫米,而藏之御廪。夫尝必有兼甸之事焉。壬申,御廪灾;乙亥,尝。以为未易灾之余而尝也。
(经十四·五)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
(经十四·六)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
(传)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桓公(经十五·一)十有五年

  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传)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征求。求车,非礼也;求金,甚矣!
(经十五·二)三月乙未,天王崩。
(经十五·三)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
(经十五·四)五月,郑伯突出奔蔡。
(传)讥夺正也。
(经十五·四)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传)反正也。
(经十五·五)许叔入于许。
(传)许叔,许之贵者也,莫宜乎许叔。其曰入,何也?其归之道,非所以归也。
(经十五·六)公会齐侯于蒿。
(经十五·七)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经十五·八)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经十五·九)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
(传)地而后伐,疑辞也,非其疑也。

  桓公(经十六·一)十有六年

  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
(经十六·二)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
(经十六·三)秋,七月,公至自伐郑。
(传)桓无会,其致何也?危之也。
(经十六·四)冬,城向。
(经十六·五)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传)朔之名,恶也,天子召而不往也。

  桓公(经十七·一)十有七年

  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
(经十七·二)二月丙午,公及邾仪父盟于趡。
(经十七·三)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郎。
(传)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败也。不言及之者,为内讳也。
(经十七·四)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经十七·五)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
(传)蔡季,蔡之贵者也。自陈,陈有奉焉尔。
(经十七·六)癸巳,葬蔡桓侯。
(经十七·七)及宋人、卫人伐邾。
(经十七·八)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传)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

  桓公(经十八·一)十有八年

  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传)泺之会,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称数也。
(经十八·二)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
(传)其地,于外也。薨称公,举上也。
(经十八·三)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经十八·四)秋,七月。
(经十八·五)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传)葬我君,接上下也。君弑,贼不讨不书葬,此其言葬,何也?不责逾国而讨于是也。
桓公葬而后举谥,谥所以成德也,于卒事乎加之矣。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备,然后可以会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2006-2007 qiuz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